近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召开,确定2023年工作任务,全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21日,渭南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武做客《环境热线》,围绕2023年市工信局的十项工作任务、“三个年”活动的思路举措、服务民营经济的做法及下一步工作举措等话题进行交流访谈。
市工信局将重点完成10项工作任务
一是抓稳工业增长。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发挥工业倍增计划专班作用,夯实县市区工业稳增长主体责任,科学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并细化分解,逐月调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等重点经济指标,加强对重点县市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和研判,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加快新增产能项目建设。建立2023年新增产能项目清单,做好跟踪服务,督促项目加快建设,推进项目尽早投产,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给予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支持,提振企业发展意愿。
二是抓强产业链条。以“链长制”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运用“353”产业图谱和运行监测平台,勾画发展路线,制定年度计划,统筹资源力量,强化要素保障,精准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深度嵌入全省重点产业链。推动我市钢铁及金属制品业、乳制品、生物医药、航空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嵌入全省产业链,组织企业申报省级产业链项目,融入全省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抓细项目落地。加快产业项目招引。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策划招引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持续做好招商主体的对接、跟踪和服务,力促生物质制绿氢氢能全产业链项目落地,积蓄工业发展后劲。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作机制,深入县市区、企业深挖项目,建立2023年市级工业倍增项目库,坚持月跟踪、季考核,着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早开工、早投产。加快工业技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装备技术改造升级,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
四是抓实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强水电气路讯、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创新、孵化、人才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为优质项目落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周到服务。加强园区特色专业培育。加快主导产业建设,引导企业、项目“以产入园”。全力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督促各职能部门按照《渭南市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承担职能开展工作,进一步优化企业及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较为完备、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
五是抓紧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向。用好秦创原平台资源,支持工程机械、羊乳制品等产业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绿色低碳绘就发展底色。健全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引导企业创建能效“领跑者”和节水型企业。扎实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以数字化提升发展质量。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等重点领域,开展5G应用试点示范,组织征集数字化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组织开展“上云用数”“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等项目申报,推进制造业企业上云星级评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
六是抓活民营经济。深入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扩增量、提质量。依托市工业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整合优质市场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为企服务超市。联合相关部门实现数据互联共通,通过“一企一码”提供“无纸化”服务场景,及时推送政策包和工具包,优化办事流程。争取省级“工信贷”支持,鼓励融资担保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额度,降低担保费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七是抓深工业研究。开展渭南产业研究课题,梳理掌握工业技术最新动态和前沿发展趋势,综合评判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投资项目,谋划市域内产业布局分布,指导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工业发展格局。
八是抓牢企业培育。抓好企业梯度培育,建立完善重点培育企业库,开展指导服务活动。发挥领导干部包联帮扶作用,主动上门问计问需,帮助企业解痛点疏堵点破难点,推动重点规上工业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启动氢燃料电池基地建设,推进氢能示范应用,引进“制储运加用”等装备企业,推进中电六所燃料电池电堆系统项目建成投产。
九是抓严安全发展。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持续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落实隐患整改闭环和技术、管理“双归零”。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的应对处置预案,常态化巡查检查,组织安全教育,加强人员培训、日常演练,筑牢群防群治的安全防线。
十是抓好党建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为统揽,高站位把方向、强本领提质效、扬正气葆廉洁,真抓实干,为奋力谱写渭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围绕“三个年”活动的思路和举措
市工信局坚持把“三个年”活动作为统揽全局、贯穿全年的总抓手和主旋律,聚焦工业倍增计划目标任务,围绕高质量项目推进和营商环境突破,重点抓好“五个提升”。
一是提升项目服务能力。结合“链长制”,聚焦“353”产业体系,紧盯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和200个市级工业倍增计划重点项目,建立工作台账,加强跟踪服务,充分发挥工业倍增计划联席会议作用,及时协调破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力争陕煤蒲城工业化示范基地等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聚焦技改提质增效,重点实施陕化尿素工序装备提升等35个技改项目,力争年内陕焦化工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制定全年产业招商工作计划,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外出,全员有参与。持续做好招商主体的对接、跟踪和服务,确保项目尽早落地。加快航天811所绿氢项目、中电六所电堆项目的跟踪推进,力争陕煤研究院、西北有色院、光机所、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众多科研院所成果在渭产业化。
三是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以亩均增加值等7项指标为重点,优化企业及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工作。启动“提升全市工业园区承载力三年攻坚行动(2023年-2025年)”,围绕要素保障、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研究制定行动方案。针对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将现有园区分为三个层次,分类分级指导园区开展工作。通过完善“人财智”综合服务体系,着力保障气热等生产要素,加快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园区发展环境,为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
四是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在全市营造出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域内金融机构深度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争取省级“工信贷”支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持续推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分类施策,按时完成清偿欠款工作任务。进一步健全投诉问题督办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细化工作要求,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五是提升为企服务质量。依托渭南市工业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整合充实线下、线上各类优质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为企服务超市。联合相关部门实现数据互联共通,通过“一企一码”提供“无纸化”服务场景,及时推送政策包和工具包,优化办事流程,切实为企业提供便捷、精准、高效、优质的服务。组织开展渭南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力提升和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为持续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针对企业经营规模、企业创新方面的奖励政策
在经营规模方面,对现有规上工业企业、新入规企业、新建成投产纳规的工业项目按其新增主营业务收入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上年度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国家级、省级行业协会认定的,进入全国行业前五名或全省行业前三名的龙头企业各奖励300万元、100万元;对超产超销企业给予奖励,对年度每净增一户规上企业,奖励县市区20万元。
结合渭南农业大市产业特色,支持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规模,对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分别给予企业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在高端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领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按转化项目投资额的5%给予不超过200万元奖励;鼓励产品出口,按照产品到岸运费的5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开放共享创新平台,以及获得“技术创新示范”、“专精特新”、“质量标杆”等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制定且经批准发布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企业分别给予10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产业化项目,按企业投资额的10%给予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给予不超过500万元奖励。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发展壮大。